华亿配资 神经官能症,就是植物神经紊乱,就是少阳病!_柴胡_症状_问题
神经官能症,就是植物神经紊乱华亿配资,就是少阳病。
只要见到“毛悴色夭”,气色很差,尤其整个气色含而不露,一定有少阳证。
如果是眼神呆滞,那更麻烦。
植物神经紊乱,是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协调性变差。
这是功能性的问题。
功能性的问题,调什么?
调少阳。
只有到了器质性的问题,我们才要去调厥阴。
少阳病,是身体正邪相争的阶段,这个阶段能维持好多年。也是从这开始,情绪开始不稳定。
所以,就会有心烦焦虑出现。
正邪相争,是敌强我弱,敌弱我强,好一阵,坏一阵。
正气稍足的时候,焦虑明显,正气不足时候,抑郁明显。
植物神经紊乱,发病点很多,有些人的症状一张纸都写不下。但不要害怕,这都是功能性的问题。西医用药无非是抗焦虑,镇静之类,这没什么好说的。
展开剩余88%植物神经紊乱,因为症状繁多,所以中医用药的话,也有一点最忌讳,也是大多数人最容易犯的错误:一直盯着症状。
我们常说,植物神经紊乱,你千万别盯着症状治。
见过太多人,治好了这里,那里又坏了。这是拆东墙补西墙,永远都好不了。
植物神经紊乱,说到底,它的根儿在少阳经。
单纯的少阳证,就是不通畅,既有升不上去的问题,也有降不下来的问题。到底是哪一个多一点,就看症状表现了。
往太阳证偏一点的,有桂枝汤的合方。
往阳明证偏一点的,有白虎汤的合方。
也就是说,有三种解法:
1、植物神经紊乱,向太阳证发展了,小柴胡汤合上桂枝汤,就是柴胡桂枝汤,可以直接驱邪外出,这是“从表解”。
2、植物神经紊乱,向阳明证发展了,小柴胡汤合上承气汤,就是大柴胡汤,最后病邪从大便出,这叫“得屎而解”。
3、也有通少阳胁下后,正气不阻,卫气循六阳经,就是小柴胡汤,这是“和解少阳”。
因为植物神经紊乱的人,是脾胃正气虚,中焦不通,外邪郁结在半表半里。
所以,存在两个问题:
一是,内里的正气不足,没办法驱邪外出。
二是,大门关着,邪气没有出路。
所以,选择“小柴胡汤”为核心,这是“和中”的办法。
小柴胡汤:柴胡、黄芩、人参、半夏、炙甘草、生姜、大枣。
姜,是太阳药。
人参、大枣、炙甘草,是太阴药。
柴胡、黄芩,把邪气从太阳经赶出去。
邪气出不去怎么办?
加桂枝。就是上面说的柴胡桂枝汤嘛华亿配资。
太阴脾太虚了怎么办?
加干姜嘛,就是上面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。
为什么要用人参?
因为人参是截断向三阴传变去路的,人参可以实太阴。
如果截断不了,进入了三阴,阻碍气机,气机升降失常,就是理中汤,把中焦理通,所以叫理中汤。
从而恢复人体的秩序,有秩序了,也就不紊乱了。虽然不治症状,但是症状自然能消除。
植物神经紊乱,就是伤到了气,伤到了津液,更严重的是伤到了血。
《伤寒论》里,建立津血能量的方法,主要有四个:
一、建中生津之法,以姜草枣参为主药;
二、扶阳救津之法,以干姜附子为主药;
三、解热存津之法,以石膏大黄为主药;
四、滋阴养津之法,以地黄麦冬为主药。
但你要明白,津血要靠脾胃来化生,而不是直接补上去的。直接补,那叫西医的输血。
所以,补津血,以“建中”为先。
这也是经方里甘草、大枣、生姜频繁使用的原因。
你看,我们解决少阳枢机不利,最常见的柴胡剂,大小柴胡汤,四逆散等等。
以治少阳病的主方小柴胡汤为例:
首先,就是作用于能量的建中药:人参姜草枣。
然后,才是针对病位的药:柴胡疏通半表半里,黄芩、半夏清降上焦。
那么,小柴胡汤,怎么用?
又湿又热,又有堵塞,往来寒热,咽干,口苦,目眩,胸肋苦满,脉弦。
从寒热来看,是偏热,这个热是因为不通,但又不是完全不通,完全不通人就死了。
小柴胡汤,就是恢复正常的流动性。
用大剂的柴胡,是疏通血的,这是最关键的药。
小柴胡汤,也有加石膏的,也有加桂枝的,也有加干姜的,都在围绕这个寒热。黄芩,也是调寒热的。
半夏,是调湿燥的。目眩,欲呕,这都是湿。加天花粉,去半夏,就是调湿燥的。
四逆散,怎么用?
四逆散的关键,是手脚冷,只有手脚冷,身体不冷,这也是流通不通畅。
四逆散最大的作用就是调节,没有提高功能,没有补充物质,没有治血,就是调节交感神经。
比方说有人用过柴胡疏肝散、逍遥散,这些方子哪来的?
就是从四逆散中演化来的。
还有个特别的方子,是升降散。
升降散,就是让身体重新流转的方子。这个方子有个好处,就是它这个调节,属于是个双向调节。
尤其擅长肝胆郁热,三焦不畅,脾胃停滞,气机升降失常而见心急烦躁,夜寐梦多。
等到脉不弦了,内分泌就正常了,植物神经紊乱离好也就不远了。
植物神经紊乱,是少阳证到厥阴证的过程。
逍遥丸,差不多就是在少阳和厥阴之间了。
你看逍遥丸的配伍,既有柴胡炙甘草的小柴胡汤,又有当归芍药散这样华亿配资的理血剂,所以疏肝理气带活血就都有了,这是调理肝胆的标准做法。
然后呢,在逍遥丸这个基础上,又有很多的加减:
逍遥丸,本身就有茯苓、白术,这是调脾胃的。
如果再往脾胃方向偏一点,加焦三仙,加鸡内金帮助消化,加藿香木香醒脾。
如果再往解郁方向偏一点,就是加香附,加郁金,加陈皮通瘀。
如果往祛热方向偏的话,就是加丹皮,加栀子,加黄连清热。
如果往滋阴方向偏的话,就是加地黄,知母,麦冬滋阴润燥。
植物神经紊乱,再往后走,就到了厥阴证,这是里虚导致的不足。
厥阴病啊,说的是人体气机的一种状态,是“阴尽阳生”。
就是阴气快没了,阳气反而比阴气更强。虽然阳气弱,但阴气更弱,人体还是相对处于阳实的状态,这样气机就更出不去了。
放到脏腑上来看,厥阴病就容易肝气不顺,横冲直撞,专业的术语叫做“肝气横逆”。
要是这横冲直撞的肝气在本经上,也可以用四逆散来治。
其实啊,如果厥阴病不那么严重,用“金铃子散”变变花样,也能解决肝气冲心的问题。
肝气横逆,不是冲本经就是冲其他脏腑,五脏都可能受害。
治疗呢,主要就是酸苦泻肝,再帮帮那些被冲的脏腑恢复正常。
植物神经紊乱在厥阴病的阶段,这种寒热错杂,在于流通性的不足。
厥阴风木的关键,就是流通。
身体局部的不流通,就会有的地方亢进,有的地方沉衰。
对于亢进的,过于散发的,我们要去收敛它。
对于沉衰的,我们要去刺激它。
所以,在植物神经紊乱的治疗上,我们的做法是“寒热同调”。
西医内科对寒证和虚证的处理,确实是太弱了。
中医里,寒热同调,伤寒论里面的方子是寒热药并用。虽然方子也没有几个,但是好用。
对于小范围的上热下寒,有各种泻心汤,半夏泻心汤,甘草泻心汤,生姜泻心汤,这针对的是胃热肠寒。
胸腔和腹腔的范围比较大的寒热错杂,胸腔热,腹腔寒,有黄连汤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。
伴有少阳证的,有柴胡桂枝干姜汤,柴胡桂枝汤,柴胡加龙骨牡蛎汤。
对寒热错杂,还比较虚的人,有乌梅丸。
现代人用乌梅丸,可以把酸收的力道减轻,升发的力道加大。
因为,现在很多人,他的内里未必有那么多寒,反倒是热多。乌梅丸用了,下焦反而更热,特别是下焦湿热的状态。
那么,我们改一下乌梅丸的药物比例。
减少乌梅的剂量,加大升发的药物剂量,让人体流动起来。
这样,更有利于解决植物神经紊乱的寒热错杂。
发布于:北京市全金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